新丝路

字:
关灯 护眼
新丝路 > 大唐键侠 > 第八章、招降纳叛

第八章、招降纳叛(第2/3页)

    如果使用百v度A*PP或者U*C/Q.Q浏览器不显示内容or乱码,请关闭广告屏蔽功能or畅读模式,或者安-全模式(今日*头条须关闭安-全模式)

思,是圣人既有此旨,将军等弹劾副帅,多半是不准的……”

    李抱玉、辛云京串联了一回,却几无响应者,最终只能二将联名上奏,弹劾仆固怀恩,暂且不提。且说李抱玉去后,李汲又再烹了一缶茶,独自一人细细品味,离京前与李泌的一番长谈,重又泛上心头——

    当时李泌还没搬到李汲隔邻居住,自然也未正式娶亲,因为其弟翌日便要远行,乃央告李豫,暂放他出宫一晚,与李汲秉烛夜话。

    话题自然是从来瑱开始的,李泌说:“来大夫(来瑱寄禄是御史大夫)国家上将,功高勋著,便稍有抗命之举,也不宜严责,恐伤诸将之意也。长卫你到了襄阳,还须以智取之,慎勿用强。”

    李汲点头说我知道的——“圣人许得好大官爵,想必来大夫不会再推三阻四,坚拒还朝……只是这班节度往往拥兵自重,若不加以惩治,怕是将来再出第二个、第三个来瑱,朝廷哪有恁多尚书和宰相可予啊?且待乱平之后,当徐徐削除之,将军权俱归中央。”

    他自诩这段话绝对的“政治正确”,挑不出错来,孰料李泌却苦笑摇头:“削不得也。”

    “为何?”

    李泌反问道:“你以为,国家为何设恁多节度、防御等使臣?”

    “为了统合地方军政之权,全力以平祸乱。”

    “那么祸乱又因何而起呢?”

    “沿边诸镇,势大难制。”

    这也是李汲一贯的主张,安史之乱究其根底是军阀叛乱,是因为国家重兵都在沿边诸镇,而腹内却兵力空虚,禁军尤其不堪用,真跟什么玄宗妄信胡将没关系——李光弼、仆固怀恩、李抱玉他们还都是胡将咧。

    “则国家为何要聚重兵于边镇?”

    “为东御契丹、奚人,西御蕃贼,南防南诏,以及……”李汲稍稍顿了一下,才说:“便回纥,也不可尽信哪。”

    李泌缓缓点头,终于道及关键:“则即便关东乱平,契丹、奚、吐蕃、南诏,甚至回纥仍在,沿边岂可改弦更张,不驻重军?是沿边诸镇不可削也。而沿边既驻重军,腹内岂能再如从前一般无兵?不仅仅禁军要充实,便河南、河北,甚至江淮诸镇,也不可削啊……”

    李汲闻言,不禁默然。

    其实相关这个问题,他终究比李泌多一千余年的见识,其实所见更通透些,从前也曾与李泌详谈过。

    唐初实行均田制,相应地产生了府兵制,也即除南衙四卫拱护中朝外,以其余十二卫及地方折冲府管理府兵,临时征召兵役。也就是说,只有大概十多万是职业兵、半职业兵,其余都是义务兵——还是短期义务兵。

    这些义务兵不脱产,按期应役,自备服装、器械、马匹——自然,朝廷也会供应一部分——对于国家财政的压力是比较小的。

    然而均田制很快就崩溃了。因为此前长年战乱,导致中产以上多破,中产以下多死,地广人稀,这才能够按丁授田,相当于国家用土地来换取人民的纳税、服役义务;而一旦太平下来,一方面人口迅速滋生,另方面土地兼并日重,导致大批自耕农破产,沦为官私奴婢。于是“富者地连阡陌”,可以用种种方法规避甚至于逃避兵役,“贫者无立锥之地”,哪里还承受得起沉重的兵役呢?

    府兵制因此也迅速瓦解。

    但国家外御敌寇,内平祸乱,总不可能无兵啊,就此“长行健儿”应时而生,并在开元之后,逐渐成为军队的主体。

    所谓“长行健儿”,又名长征健儿、兵防健儿,指的是志愿兵,或者说雇佣兵,自请入伍,半脱产或全脱产,在执行战斗任务的同时,领取朝廷俸禄。大致算起来,国家养一名健儿所费,要超过供养五到十名义务兵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外患却越来越严重,吐蕃、回纥崛起,契丹、奚联姻相结,就连南诏,也统合六诏,雄踞西南。为此健儿多聚边陲,逐渐形成了十大边镇,而朝廷在供养这些边镇之余,也实在掏不出更多钱来,再在腹内养兵了。安史之乱,就在这种背景下终于爆发。

    正如李泌所言,为御外寇,即便平定了关东之乱,边镇也是不可能裁撤的;而边镇不裁撤,先削了内地诸节度、防御的兵权,那不又恢复原状了吗?天晓得会不会再出一个安禄山,再出一个史思明?

    李汲不由得慨叹道:“难道这般局面,军阀坐大,朝廷几受挟制,还将继续维持下去么?”

    李泌提醒他:“你还忽视了一个问题。如今天下之兵,泰半为健儿,惯于战阵搏杀,不喜务农,则若裁撤,那些人肯答应么?必然再起祸乱……”

    李汲道:“开元、天宝时健儿数量,较前不啻五倍;今健儿数量,又比开元、天宝时五倍——朝廷哪来那么多钱养兵啊?”这已经捉襟见肘很久啦,第五琦、刘晏他们拆东墙补西墙都填不满窟窿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内容有问题?点击>>>邮件反馈
热门推荐
修罗武神 万相之王 十方武圣 火热的年代 大奉打更人 轮回乐园